意大利“狼王”变“弱鸟”,看欧洲杯20年之变
体育大生意第2564期,欢迎关注领先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
文|罗冉峰
体育大生意记者
经过一年的额外等待,2020年欧洲杯终于在2021年6月12日凌晨开战。意大利名城罗马承担了揭幕重任。
罗马曾经孕育了鼎鼎大名的托蒂,托蒂当年外号“罗马王子”“狼王”,凭个人光环成为一座城市象征。
而在2021年的奥林匹克球场,比托蒂小8岁的基耶利尼戴起队长袖标。他的外号叫“椰子”——外号“画风”与托蒂截然不同。
拥有理论主场的土耳其最终0:3不敌真正的球场主人意大利。活跃在场上的球员里,“弱鸟”若日尼奥、“钱多多”多纳鲁马、“菠萝”博努奇……只看外号的话,普通看客以为自己走进滑稽喜剧的片场。
“椰子”基耶利尼和“国王”伊尔马兹赛后互相致意,
两位队长的外号风格差异很大
老资历一点的球迷,多少体会到当代球员的外号,跟千禧年前后的风格截然不同。以2000年欧洲杯为例,那一年的赛事最佳阵容中,除了托蒂之外,“黑珍珠”德塞利、“野猪”戴维斯、“指环王”劳尔……每个外号都有“如雷贯耳”的味道,仿佛将球星们渲染为武侠故事中的绝顶高手。
球星外号风格变了,时代也变了。我们是怀念过去的时代,还是享受全新的时代?
人称“银河战舰”的皇家马德里,曾经排出过两堵“史上身价最高的人墙”。
左起:劳尔、菲戈、小贝、大罗、
齐达内、埃尔格拉、古蒂、卡洛斯
2005年第一期“银河战舰”的这堵人墙,云集了当时皇马豪华的“六大巨星”:“指环王”劳尔、菲戈、“万人迷”贝克汉姆、“外星人”罗纳尔多、“齐祖”齐达内、“黄金左脚”卡洛斯,当中五人都拥有响当当的外号。同样在人墙行列的古蒂的外号也气势十足——“金狼”。
左起:卡瓦哈尔、拉莫斯、贝尔、
本泽马、C罗、伊利亚拉门迪
2014年新银河战舰的人墙,球员的整体星味相比前辈没那么突出,但总身价实打实地超越了前人。不过他们的外号似乎也不如前辈那样气势万钧:“水爷”拉莫斯、“大圣”贝尔、“笨马”本泽马、“总裁”克里斯蒂亚诺·罗纳尔多、“伊拉拉”伊利亚拉门迪,还有最左边的卡瓦哈尔没有太广泛传播的外号。
左起:贝尔、J罗、C罗、克罗斯
后来皇马还排出过贝尔、哈梅斯·罗德里格斯、C罗、克罗斯的人墙,总身价与2014版不相伯仲,但球员的外号更加“耐人寻味”:J罗雅号“哈妹”,克罗斯人称“阿宽”。
当代球员的称呼与其叫“外号”,毋宁叫“爱称”。各种“狮”“狼”“王”之类的称呼固然有气势,但难免有点高高在上的感觉,仿佛要求球迷仰望。而“阿”“妹”“笨”则倍添亲昵之意,将球员还原为一位跟我们一样有着日常喜怒哀乐的普通人。
两种外号风格孰优孰劣,双方支持者可能能辩论个几天几夜、几百回合,但是外号风格变化的脉络,倒是十分清晰:
互联网时代来临,网民获得了话语权。
在互联网流行起来之前,体育报道依赖于报纸、杂志、电台、电视等传统媒体。传统媒体有严格的采编审核机制,读者、听众、观众最后所获得的信息,几乎每个字都经过重重把关。
审核制度令体育内容传播的生产者,集中在一个人数规模有限的群体中。他们的思维方式、知识结构、审美情趣决定了体育内容的风格。“气势型”球星外号就是这种现象的产物。
90年代,随着国内体育报道逐渐将各种意识形态附着剥离、关注于体育本身的竞技魅力,体育报道开始通过引入各类流行文化元素来增加内容可观赏性。体育报道武侠化是其中一大风潮,体坛变成江湖,运动队变成门派,运动员变成武林高手。
荷兰三剑客,左起:里杰卡尔德、
范巴斯滕、古利特
外号是武侠故事塑造人物的经典手法,这一手法也被沿用到体育报道中。足球界方面早期就诞生了“荷兰三剑客”“德国三架马车”等组合式外号,堪比武侠小说中的江南七怪、武当七侠。
媒体人一般有较扎实的文化修养,不少经典外号既朗朗上口,又反映球员特点。例如罗马里奥的“独狼”,夸赞其独自挖掘破门机会的高超能力;“金毛狮王”巴尔德拉马,取材于哥伦比亚名将的高超球技以及抢眼的金色爆炸头;“花蝴蝶”忠实反映了墨西哥门将坎波斯对色彩斑斓的门将服的喜爱,也点出了他扑救动作的轻盈……
“独狼”同时表现了罗马里奥桀骜不驯的个性
在体育报道武侠潮下,国内足球人士也得到了响亮的名号,例如“范大将军”范志毅、“魏大侠”魏群、“浪子”高峰、“阎王”阎世铎等。
从90年代到千禧年初的媒体人除了原创外号,也凭借较好的外语水平,常以翻译方式为球员编外号。虽然外号的江湖气质可能减弱,不过也有不俗的传播力。几位阿根廷昔日名将的外号就属于这一流派:“魔术师”贝隆、“小毛驴”奥特加、“小丑”艾马尔、“兔子”萨维奥拉。另外齐达内的“齐祖”虽然直接音译于“Zizou”,但译者选择“祖”字尽显齐达内的大师水平。
互联网流行后,网民开始与媒体人竞争信息传播的权力。
早在90年代,互联网的潜力已经呈现。人称“中国第一足球博文”的《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》出自新浪前身四通利方论坛,抒发了作者老榕对国足冲击1998年世界杯失利的感叹。文章深得球迷共鸣,后来还被《南方周末》等传统媒体转载。
网友创作能量惊人,脱胎于足球话题的“李毅吧”
就因此进化为主题无所不包的灌水区
相对于传统媒体,互联网信息传播具有高度自发性。自发性意味着所有有互联网接入能力的用户都可以发表意见,也意味着内容无需经过反复审查。信息传播进入百花齐放时代,足球外号的命名风格也开始变化。
当代球星的外号,大部分出自网友原创。创造的基本思路有以下几种:
谐音:用球员正式译名的谐音作为外号,例如“弟媳”蒂亚戈·席尔瓦、“阿笑”阿森西奥等。不少谐音外号的诞生要归功于输入法,例如输入“保利尼奥”,输入法往往给出首选词“暴力鸟”。互联网交流不需要准确字眼,而是讲究效率,因此网友顺手选用首选词。“暴力鸟”这个外号与巴西铁腰就此联系在一起,倒也与球员风格贴切。
保利尼奥怒破空门,同样是“鸟”的谐音,
“暴力鸟”的气势比“弱鸟”强得多
联想:根据一些特定的场景编外号。前文提到的“水爷”拉莫斯,来源于早年拉莫斯留长发时喜欢用水打湿头发。而“阿宽”克罗斯的灵感,来自克罗斯有一段时间比较胖,他的脸放在宽屏电视上看的时候好像被“拉宽”了。可见,相对于传统风格,网友的联想不片面追求气势。网友的联想也不单纯考虑从球员个人特点出发。例如阿什利·杨,“杨教授”的外号纯粹从以“电疗”著称的杨永信演绎而来。
德布劳内(右)的外号“丁丁”,
来自球员相貌神似动画《丁丁历险记》主角
反讽:相比于传统风格往往以褒奖球员为出发点,不少网络风格外号用于嘲讽球员。例如后防大漏勺博内拉人称“神锋”,因为他总是“帮助”对手进球;近期最火热的“林皇”林加德,本是嘲讽林加德球技不佳,与国外的“Lingod”异曲同工。也有些称谓干脆是直接嘲弄,例如卢卡库因为效力曼联时常常找不着球门,人称“憨憨”。
同为后卫的博努奇也一度被称为“神锋”,
却真的有夸赞他能进球的成分
当代球王梅西的外号演化史,很能看出从传统模式到网络模式的变迁。原本“小跳蚤”的外号是直接翻译自他的西语外号。后来梅西成为传奇人物,梅西球迷利用谐音为“梅球王”取了“煤球”外号。
互联网除了高度自由、便于网友挥洒创意,还存在“拉帮结派”现象。不同球队、球员的支持者互相争执不休、骂战不断,不少负面色彩的外号就此诞生。典型如梅西的宿敌C罗被梅西拥趸称为“球玉”“花罗”,分别嘲讽C罗靠点球刷数据和华而不实的假动作。C罗死忠则创作了“球三”“西西公主”,两者均是嘲笑梅西在逆风球下斗志不坚。这些既传神又促狭的外号创作风格,在传统时期很难看到。
在历史的滚滚洪流推动下,互联网成为当今最常用的信息传播工具。即使有球迷怀念传统外号所带来的球坛波澜壮阔的感觉,走轻盈化、亲昵化、多样化路线的网络外号,注定成为主流。
互联网带来的足球文化变化,又岂止外号变迁。赛事、俱乐部、球员也在适应时代,选择各类社交媒体工具与球迷交流,而过去同样是传统媒体充当运动员与大众的沟通桥梁。
又例如观赛形式的变化。互联网流行以及网速革命,令观赛逐渐从传统电视端迁移至各类小屏幕。其中移动互联网横空出世,更加是令平板、手机观赛的受众范围不断扩大。而成长于移动智能年代的新一代球迷,观赛习惯变化更大,从完整观看一场比赛,调整为看球、聊球、刷社交网络、刷GIF、刷短视频的综合化和多端化赛事体验模式。
经典永远是经典,“金色轰炸机”克林斯曼、“风之子”卡尼吉亚、“追风少年”欧文、“球形闪电”埃尔顿……即使是新球迷,也能通过外号中的三言两字,感受上一代球星的魅力。
“球形闪电”简直是传统外号的巅峰之作:
埃尔顿身材如此“浑圆”,速度却非常惊人
但对于网络时代的球迷来说,“二娃”穆勒、“马儿”内马尔、“拉师傅”拉什福德、“荷兰三棍客”(“木棍”范佩西、“铁棍”罗本、“电棍”斯内德)……才是属于他们的回忆。每一代球迷有每一代球迷的精彩,如果老球迷单纯就某些足球文化风格变化盲目崇古,难免有“霸权”之嫌。
真正有智慧的是兼容并包,博采众长。
传统风格的球员外号,其实并未在互联网时代绝迹。只是网络风格外号大行其道,降低了传统风格的比例。
“大圣”这个外号虽然源于对贝尔相貌的联想,但同样赞美了威尔士人在球场上神通广大。他的前皇马队友“武僧”佩佩,其外号归纳了硬朗暴力的球风,而且和他的光头造型非常契合,属于非常传统风格的外号。用谐音取外号也能得到传统风格的气势效果,例如法国人马图伊迪,外号“马退敌”,渲染了这位世界杯冠军队成员在中场的一夫当关。
在互联网时代的选择中,风格不是决定性因素,而是场景、目的。球员外号的使用,本身就可以在传统风格与所谓网络风格之间自由切换。需要赞叹伊布拉希莫维奇又一神奇进球,引用“奉先”“人中伊布”等外号最为合适;需要嘲笑他缺乏大赛荣誉,则可以祭出“拉稀”;至于贬斥他常常改换门庭的做派,“奉先”外号又再次发挥作用,只是这次采用“三姓家奴”的负面含义。
无论喜欢伊布还是讨厌伊布,
“奉先”都是个合适的外号
观赛方式也是同样道理。移动互联网和小屏盛行,并不意味着电视端退出舞台。相反,电视还因为其不可取代的特性,持续往大屏化方向发展,为球迷提供绝无仅有的浸入式观赛体验。
本届欧洲杯,知名民族电视品牌海信再次成为赞助商。算上2016年欧洲杯、2018年世界杯,海信已经连续赞助三届举世瞩目大型足球国家队赛事。
尽管球迷观赛形式在变化,但世界杯和欧洲杯一直发挥着带旺电视销售的作用。这主要得益于大屏观赛的魅力。千禧年前后,30英寸以上的家庭电视屏幕比较稀有,但各类球迷活动通过商用级的大屏幕,升级了球迷的观赛体验。大屏将赛场的细节放大,呈现更加丰富的比赛内容,再加上大屏占领球迷实现范围时所产生的冲击力,大屏观赛的视觉愉悦非小屏可以比拟。
之后二十年来,随着电视技术和视频技术革新,家庭电视的屏幕尺寸也在升级,令球迷在家也获得高临场感的观赛体验。因此每到足球大赛时期,观赛需要刺激电视销售。
2018年世界杯的公共观赛大屏,
二三十年来大屏观赛一直深受球迷欢迎
作为赛事官方赞助商,海信的欧洲杯主力产品为U7系列。该系列搭载海信自主研发的全新信芯U+超画质芯片,以及增强版百级全阵列动态背光,画面的色彩还原度、亮度、通透度实现全新升级。普通液晶电视的色域一般只能达到电影级色域DCI-P3的80%,而海信U7G-PRO则达到97%。同时海信U7G-PRO的144Hz疾速屏,是当前高端电视市场的顶级水平,完全解决画面抖动拖尾的问题。因此,除了大视野范围的享受外,高端大屏电视的色彩体验和流畅性,也远胜移动端。
根据奥维云网线下零售市场监测数据,近期海信U7系列电视连续两个月有三款产品进入新品畅销榜前十,其中两款是 65U7G、65U7G-PRO,一定程度上反映出65英寸已成为目前电视市场的主流尺寸。
电视行业并没有因为移动互联网的风行而降低走俏程度。这还是一个如何用融合心态看待传统与革新的问题。
就大型体育赛事观赛效果而言,大屏是当下除现场观赛之外最具临场效果的方式。移动互联网时代给球迷更多的观赛渠道选择,为了便捷选择移动端,为了更极致体验选择大屏端,两者本身并行不悖。
使用大屏也无碍球迷日益习惯的多端化赛事体验。电视作为播放赛事的主屏幕,配合平板电脑、手机等移动端作为聊球工具,便捷程度不减,但球迷的视听之娱得到显著提升。
海信U7G-PRO是全球首台ULED XDR电视,
峰值亮度可达1633尼特
进一步来说,互联网和移动技术还推动了大屏体验革新。视频网站、投屏技术以及智能电视的兴起,令电视本身也成为互联网接入点。当球迷打开手机APP,将高分辨率、高码率比赛画面投屏到电视上观看时,移动时代与大屏完成了默契的融合。
正如传统风格外号和网络风格外号可以并行不悖,大屏观赛与移动观赛同样并非对立的两面。首先,即使移动时代改变了一部分球迷的电视使用频次,但大赛的感染力并非日常赛事可以比拟,大赛所附带的社会事件属性,会刺激球迷争取更深度的体验,从而开辟出大屏电视专属的市场。
继而,大屏观赛本身就不是一种纯粹的“传统模式”。50英寸以上家用大屏大抵自2014年才逐渐普及,所以家中大屏观赛代表着欣赏体育赛事的新体验,与移动观赛同样属于新事物。
上述两种因素再加上移动与大屏的融合相互融合能力,大屏观赛与移动观赛属于竞争中互相促进。不同的模式争取不同的受众,最终不但无需对立,更可各自收获新的市场增量。
海信在欧洲六国球迷广场竖起“节日巨塔”
在总结积极赞助足球大赛的收获时,海信集团总裁贾少谦曾介绍,“赞助欧洲杯、世界杯期间,海信国际营销利润每年都在破记录。”这侧证了大屏在移动时代依然拥有扎实的市场根基。
时代变了,我们是怀念旧时代,还是享受新时代?最佳答案大概是:将旧时代的经典,融汇到新时代的热点中。我们因此继续不断创作出经典的球星外号,令我们与足球赛场的活力脉动始终紧紧维系;我们因此在视野开阔、色彩斑斓的电视大屏前实现身临其境,让赛场上的每一次皮球接触、每一寸草皮争夺,都振奋着我们激情跳跃的足球之心。
注:本文所用图片来自网络